栏目: 校长课堂   作者:王先琼   热度:


三、发挥团队优势,共创高效课堂
团队意识是学校同心协力不断向上的原动力,我们学校是一个优秀的团队,其中有中学高级教师4人,四川省名师培养人选1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市、县级骨干教师多人,多人获省、市、县赛课一等奖。如何发挥我们的团队优势,提高课堂效益?
(一)同行互助,开展集体备课。我校积极构建“校级——学科组——年级组”三级教研网络,积极为老师切磋专业、分享经验、搭建平台。近年来,教导处完善了集体备课制度,要求做到“四定”和“四备”。“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四备”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每次集体备课要求一人主备、备课组内讨论、集体修改,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备出详案,并且在书上要有批注、圈点,为了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我们采用了定时与不定时的研讨和检查相结合,上课与在上课相结合。每期均要开展教案展评活动,真正将集体备课制度落到实处。
(二)“青蓝工程”,师徒共发展。即充分发挥中学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实行带教促研,每位带一到三个徒弟,共同上课,共同研讨,互听互评,师徒在教学对话中共同成长。在活动中,师傅从钻研教材到环节设计、板书设计以及课件制作都手把手地指导,许多青年教师在这样的活动中脱颖而出。
(三)全员参与,打造公开课。
每一学年,我校均有多位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各种观摩课、示范课、送教下乡、赛课活动。这些课学校都要安排校内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组成智囊团一次次精心“打磨”。都要经历:试讲-修改-再试讲-再修改的过程。教案的修改要多次才能定稿。通过专家指导,同行互助,不仅帮助授课教师发现问题、优化策略,同时也促进其他教师提高了教研能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磨课。
(1)磨教材,成就有深度的教师。
要磨出精品课,就必须认真学习课表,深入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怎样借助教材这个范例进行教学,即解决好教什么的问题,切忌面面俱到,依据教学参考书、课标、学情确定好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2)磨教师,成就有丰度的教师。
教师是课堂的舵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磨练”,才能磨出教师的水平,才能磨出一堂好课。
语言——是否准确清楚、精当简练;是否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提问的有效性——是否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目的性是否明确;学生是否有话可说。教学智慧——是否使消极变积极,是否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情感。教师评价——是否贴切、自然,是否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3)磨学情,成就有温度的教师。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有这样的发现:有些我们精心准备的课,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会显得无动于衷,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是脱离学情。课堂不要新颖花哨的形式,用朴实无华,实实在在征服学生。
参与——气氛是否热烈,受益面是否广,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发言——思维是否活跃,是否注重倾听,语言是否流畅清晰。效果——理解是否深刻,是否达成教学目标。
(4)磨设计,成就有高度的教师。
好的教学设计是一把有力的武器,是上好一堂课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 
教学理念——是否将对新课标的理解落实在每一堂课中,真正与新课标同行。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否分散,是否能让学生易于接受;难点是否能搭建合适的台阶。
教学思路——层次是否清晰,是否有独创性。
环节衔接——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是否符合规律。
问题设计——启发是否得当是否简洁明了,是否有回答的空间。
教学策略——是否多样,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否恰当。
板书设计——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富条理性。
作业布置——是否创新,是否合理有梯度,是否扎实有效。
磨课需要专业引领,引领者的专业素质和学术水平决定着磨课活动效益的高低,影响着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质量和速度。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则是专业引领者,在老师们“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做出智慧的引领和点拨。所以教研组长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尤其重要。如果缺少专业引领,主要话题的讨论不仅难以深入;教师关注的话题就会缺乏系统性;对一些新旧教学理念必然会发生碰撞的话题会缺乏应有的关注;关注的话题就会呈现出肤浅、散乱的特点。磨课还必须充分调动任教者的积极性,注重激发所有参与者积极介入、主动发展的热情。
正是通过这样的磨练,我们的教师从校、县的讲台走向了市、省的讲台,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近两年我校近20为教师在县骨干教师培训以及各学科培训中上示范课。6位老师获市级赛课一等奖。马光辉老师参加省科学赛课获一等奖。金焰主任在全国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献课获专家和同行一致好评。学校也连续几年被评为巴中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以上我仅从三个方面汇报了我校在打造高效课堂方面的一些做法。我们坚信,走专业化成长之路,老师的学识智慧、课堂技能和团队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我们学校就是凭着这些宝贵的资源,才开创了如今教育教学的良好局面。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校长如何成为教师成长的“重要他人”

下一篇:聚焦有效课堂,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