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思维导图知识   作者:佚名   热度:

近年来,思维导图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主要使用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等直观形象的方式来呈现思维的过程,表达知识结构和知识信息,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高级思维技能和知识建构能力。

在英语教学过程使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构思,做到内容充实而且条理清晰。在词汇教学使用思维导图,比对结果令人诧异。

在一次公开教研活动中,美籍教师现场做了一个小实验:首先,把第一组几十个英语单词平铺在PPT上,让学生观看半分钟后隐藏屏显,然后问学生能记住屏幕上的多少个单词;第二步,把另一组几十个单词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建立联系,同样在PPT上展示,让学生观看半分钟后隐藏,学生能够回忆屏显的单词数量竟然是前者的三倍以上!

美国课堂如何在绘本阅读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的呢?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篇美国课堂老师们经常使用的思维导图教学,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思维导图”,可以获取福利!福利!福利!(思维导图的模板和美国学校Top100的绘本书单)

作者简介:小媛老师为美国公立学校老师,美国双语教育学硕士,并有丰富美式课堂教学经验,创办公众号-美国小学的日常,欢迎大家关注!

如果您走进美国学校的阅读课,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5~6个学生为一组,全班分为四个组,每个组的学生针对同一本书在做不同的阅读任务:

Listen to Reading(听读)

Read to Self(自主阅读)

Word Work (词汇练习)

Response to Reading (阅读分析)

您可能不禁会问,为什么一本书要读这么多次呢?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 泛泛的阅读只是兴趣阅读,而反复阅读的“精读练习”才能把书真正地读懂、读透。

精读的英文是Close Reading字面意思是近距离的阅读,和作者对话。具体怎么操作呢?首先,在第一次阅读之前,我们要规定阅读过程中的标记符号。比如,在读到不懂的地方,画一个"?", 读到惊喜的地方,画一个“!";读到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画一个“❤️ ”等等。下图是一个精读标记符号的海报:

海报中的"C"表示让自己产生共鸣的地方,“星星”代表文章的主题句,“E"代表支持主题的论据。

学生在做完第一次阅读后,书上可能已经布满了各种标记符号。记得有一次,小媛老师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做标记。有个小朋友读完第一遍后举手问可不可以读第二遍,因为他还没有用到“感叹号”呢!哈哈,可见这种标记的方式更能让孩子专注的阅读,因为他们想要用遍各种标记符号!

第一次的阅读只是基本了解故事的内容,那么第二次的阅读,就要"Go Deeper”,来一场深度阅读。什么是深度阅读呢?其实就是带着问题来读,深层次的理解故事的过程。通常老师会给学生提一个问题,比如:“这次阅读,我们要来看一看故事的主人公有什么特点!”

在进行”深度阅读“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抓住重点,寻找问题的答案,美国老师常常请来“思维导图”来帮忙:

这么多圈圈框框的图,到底要用哪一个呢?这其实和故事的内容以及要训练的理解技巧(comprehension skill) 有密切的关系。我们来看一看不同的理解技能所对应的思维导图类型吧!

从这个图可以看出,如果是针对上文老师提出的分析主人公特点(mearning in context)这个问题,可以采用Circle Map(圆圈图); 如果是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sequence), 可以用流程图(Flow Map);如果是对比和比较人物特点,可以选用双气泡图(Double Bubble Map)

下面还是用实例说话,带大家看看8种思维导图在故事分析和精读中的具体应用。

圆圈图(Circle Map)

圆圈图用于定义一个概念。由两个圆圈组成,内圈用文字、数字或者图画确定主题,外圈则用图画或者文字来对主题进行描述。

拿美国孩子人人都爱的故事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为例,在做精读时,可以用圆圈图来定义Bear(熊)这个概念。所以内圈的主题是: Bear。然后小朋友们通过头脑风暴,把熊的外形特征、吃的东西、居住地等等定义在外圈。

气泡图(Bubble Map)

气泡图用于描绘事物的特征。很多思维导图的初学者容易搞混圆圈图和气泡图,他们的本质区别是这样的:

圆圈图是定义一个概念,而气泡图是用描绘性词汇来描述中间泡泡内的主题。

比如拿美国孩子很喜欢的故事Go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做精读训练时,可以采用气泡图来来描绘主人中Godilocks (中心泡泡),外围的泡泡用形容词描述Godilocks的性格特点。

双气泡图 (Double Bubble Map)

双气泡图像两个气泡图的结合版,它的妙处在于对比和类比两个事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在阅读训练中,可以用它对比书中不同人物和不同环境的特点。

当然,也可以用双气泡图来比较两个故事的异同。下图中,中间连接的泡泡是两个故事的相似处,外围的泡泡是故事各自的特点。

树状图 (Tree Map)

树状图像一棵大树,用于分类。大树的主干是主题,树干的分支是不同的类别。一级分支还可以再分支,分出新的类别。

在读完 A Butterfly is Patient 这本书后,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关于介绍蝴蝶特征的树状图,包括蝴蝶可以做什么? 蝴蝶有什么?和蝴蝶是什么样子的?

流程图 (Flow Map)

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流程图描述一个事情的发展顺序和内在逻辑关系。

还拿故事 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为例,学生可以把小熊先后看到的动物按照顺序画在流程图上。流程图不仅可以帮助孩子理清发展脉络,也是复述故事的好帮手。

多重流程图 (Multi Flow Map)

多重流程图也称因果关系(Cause and Effect)图。中间的长方形是发生的事件,左边的长方形是事件发生的原因,右边的长方形是事件产生的结果。在阅读中,多重流程图很适用于解决问题类的故事。

开学第一天,小媛老师总会给学生读David goes to School ,故事读完后,我们会一起做个多重流程图,探讨大卫去上学的原因和产生的结果。

括号图(Brace Map)

记得小时候记笔记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用到大括号!原来它是思维导图的一种。括号图强调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在阅读中,学生用括号图来培养空间推理能力。

《大卫去上学》的故事中,用括号图分析故事主人公大卫的特征。

桥状图(Bridge Map)

桥状图用来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关性。桥形横线的上方和下方是一组具有相关性的事物,用as连接,类推出其它具有类似相关性的事物。在阅读中,桥型图常常用于词汇的扩展。

比如读完一个故事后,可以用桥状图做同义词的扩展:

也可以做反义词的扩充,下面桥状图上下两个词的关系是:相反关系 (Hot v.s. Cold; Soft v.s. Hard)

看了这么多思维导图在阅读中的应用,是不是对帮助孩子进行精读练习更有信心啦!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视觉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具备了这种思维方式,孩子在进行自主阅读时,也能自觉地在小脑袋中形成清晰地故事脉络。这样阅读的过程不再是囫囵吞枣,变得更加积极有效!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