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智库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送寒衣: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汉族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上巳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节”。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端午节: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端午节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另一种说法是传说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
端午节驱五毒: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 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端午节驱五毒用意是提醒人们要防害防病。
闹丧:谓之人死之后死者亲属找种种理由向丧主搅闹,旧时办丧事所用的鼓乐。意为在死者入土之前不会寂寞。
做七:亦称“斋七”、“理七”、“烧七”、“作七”、“做一日”、“七七”等。汉族丧葬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即人死后(或出殡后),于“头七”起即设立灵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设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灵止。
鬼婚:又叫冥婚,阴婚,即幽冥世界的婚姻。通俗地说,就是给死去的亲人娶亲。寄托了生者无限哀思的特殊祭奠方式,最近,在某些地方却呈愈演愈烈之式。
做冥寿:冥寿,也叫“阴寿”,即亡人的生辰。为已故的祖父母、父母做寿,称为“冥庆”。由给在世人做寿引申出来的礼俗,就其性质来讲,是以家族、家庭为单位对先人的孝念追庆活动,意在“慎忠追远”、“光前裕后”,增辉于门第。
放河灯: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夜,燃莲花灯于水上以烛幽冥,谓之“放河灯”。放河灯是华夏民族传统习俗,用以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
(编辑:www.zgwhw.com)
上一篇: 中国民间风俗大合集一
下一篇: 中国江南古镇-乌镇有哪些民俗风俗二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