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智库
仫佬族,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山地民族,魏晋以来史书上称其为“姆佬”、“木佬”,是古代“僚”、“伶”的一支。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附近县市,与汉、壮、苗、瑶、侗、毛南、水等族杂居。有着自己独有的民族特色,丰富众多的传统节日活动,让仫佬族文化流传至今。
二月春社
二月春社日,家家户户舂糍粑,杀鸡祭祖,接新媳妇回家。全村进行春祭,各家各户凑钱买猪,抬到社王庙宰杀,每户派一位代表参加,敬祭社王时,将猪肉分成若干份,用竹子串联起来,一串一串地挂在竹竿上,分放在社王庙的两旁。
祭完社王,各人将一串猪肉带回家,如果这一年春社在春分之前,民间认为年成好,有剩有余,代表们先饱吃一顿,剩下的串肉再分给各人带回去。
如果春社在春分之后则年成不好,大家要省吃俭用,先分再吃,把猪肉全部分到各家各户去吃,煮黄花(一种灌木花)、煮黄色糯米饭供神,全家食用,民间认为,可减少小白蚂蚁之害。
牛王诞
牛勤劳能干,为人们犁田耕地,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所需的仅仅是草和水,可奉献的却很多。所以不少民族都崇拜牛、爱护牛,把它当成人类的好朋友,仫佬族也不例外。农历四月初八即被定为牛的生日,称“牛诞节”。
这一天,无论农活多么忙,都要给牛放假休息。家家户户把牛洗得干干净净,将牛栏清扫一新,还在大门插枫树枝,以驱赶蚊蝇。并杀鸡、鸭,备酒肉祭“牛栏神”,做黑糯米饭祭祖先。这一天要给牛吃上好饲料,做好的黑糯米饭要先请牛吃,之后人才吃。
“六月”
是仫佬人祈求保佑,免去虫害、旱灾,五谷丰收,生意兴隆的节日。1911年以前,还要供祭蝗虫神,驱蝗保苗。
祖先节
七月初七,杀鸭祭祖,接祖先回家,七月十四,再次杀鸭,祭祖送祖先。这七天里,家家户户香火台上早晚焚香、供酒肉,祭祀祖先后人才用餐。到了七月十四这天下午,备上三牲(猪肉、鸡、鸭)、酒菜,供于祖先牌位前。
老年人写好“勤俭持家”、“好善乐施”等字,贴在纸钱包上,叫青年人跑到台前读完一个烧一个。做完之后把纸灰用南瓜叶或芭蕉叶包成两包,穿系在一根小竹木片上,称为“金银担”。再用厚纸折纸船一只,或用芭蕉杆扎成小排,将“金银担”放在上边,送到河边,放入水里,让它随波漂流,称为“送祖宗下船”,祖先就这样被送往冥府了。
安龙节
农历十一月,仫佬山乡有的村寨选择吉日举行盛大的法事,过“安龙节”。请法师主持,安龙上位,请龙神保佑全村安康。“安龙”时,先在村子周围挖4个大坑,每个坑点一盏油灯,日夜点燃,给龙神引路。
法师口中念念有词,一手拿宝剑,一手拿火把,挨家逐户,从房间到猪栏,处处赶鬼驱邪。然后用茅草结成一个耳朵形的草标插在大门口的上方。
走坡节
青年人这一天祭月走坡。这天又称“走坡节”或“后生节”。节日前后的圩日,青年男女趁赶街之机,在路旁、山坡双双对对唱山歌。情人之间相互赠送月饼(称“同年饼”)、同年鞋(又称“鸳鸯鞋”)。十四、十五、十六的晚上,有的全村男女老少围成一堆堆地唱歌,同时推一个人来做“野敬”。
其做法是:一女子坐在人堆中间,双手交叉塞住耳朵闭上双眼,四周的人不出一点声息,由一人念咒语,四、五分钟后场中的女子便“晕迷不醒了”,上半身摇晃不定。这时就可通过她来请神请鬼对话和唱歌了。活动往往通宵达旦。
(编辑:www.zgwhw.com)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东乡族传统节日一览
下一篇: 锡伯族有哪些节日活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