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学习力教育中心

  原标题: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记者手记:福建“海归”人才筑梦家乡促发展

  新华社福州6月21日电 题:记者手记:福建“海归”人才筑梦家乡促发展

  新华社记者潘洁、董建国、崔俊杰

  推动高质量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

  记者日前在福建调研采访中发现,不少“海归”人才选择回到家乡,运用自己在海外的所学所得,在各自不同岗位发光发热,在家乡筑梦圆梦,为当地发展赋能。

  在英国和美国分别取得本科和研究生学位后,“90后”林禹韬决定回到家乡厦门工作。“我是独生子女,父母希望我回到家乡,但更重要的是,我所学的工业设计、人机交互在国内的发展机会更多,可以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林禹韬告诉记者,回到家乡还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就是希望通过创新产品设计让更多的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我现在就职的这家公司之所以吸引我,就是因为它的品牌建设和创新研发投入。‘一灯一世界’的灯具品牌从产品设计到材料使用,都一脉相承地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化。”林禹韬说,仰望天空、脚踏实地,希望通过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打造让国人骄傲的民族品牌。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记者手记:福建“海归”人才筑梦家乡促发展

  6月19日,陈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 刘勇贞 摄

  和林禹韬一样,在德国学习了6年电气工程自动化的陈伟选择回家乡福建,也是出于照顾家庭和个人发展的双重原因。陈伟告诉记者,读书期间曾回国探亲,在企业实习时对国内物联网等科技发展感触很深,因此毕业后决定回国,抢抓国内发展的大好机遇。

  如今,入职立达信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到3年的陈伟,已经成为公司研发团队的骨干。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记者手记:福建“海归”人才筑梦家乡促发展

  6月19日拍摄的立达信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车间。新华社记者 刘勇贞 摄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记者手记:福建“海归”人才筑梦家乡促发展

  6月19日拍摄的立达信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工业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刘勇贞 摄

  陈伟说,公司近年来加大数字化转型投入,对生产计划、生产过程控制、质量控制等进行了全面的自动化升级,这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的生动写照,也让自己更加坚定了对国家未来发展光明前景的信心。

  2018年,在新加坡硕士毕业的黄家立回到家乡莆田,加入了三棵树涂料有限公司。“在国外读的是金融学,目前在公司负责财务和法务工作。”黄家立说,企业为员工搭建发展平台,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优秀人才加入,目前公司在职的海外归国人才有近百人。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记者手记:福建“海归”人才筑梦家乡促发展

  6月17日,林伊莎在介绍鞋服供应链数智平台。新华社记者 刘勇贞 摄

  英国硕士毕业的林伊莎,曾考虑过是否留在英国继续深造。“但我很清楚我是一定会回来的,这跟闽南的文化传承有关系。”林伊莎说,父母从事纺织行业近30年,自己从小在父母的批发市场玩、在档口里做作业,对服装纺织行业有很深的感情。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记者手记:福建“海归”人才筑梦家乡促发展

  6月17日,林伊莎(左二)在介绍青创城产业发展情况。新华社记者 刘勇贞 摄

  2014年回到家乡福建石狮时,林伊莎在走访了杭州等地的多个服装批发市场后,她敏锐地察觉到,“电商”或许是下一个风口。一年后,她在家乡成立“青创网”。“当时只是把‘青创网’定位为一个展示渠道,通过‘青创网’让大家知道我们‘青创城’服装批发市场。2017年,我们将其独立出来,发展成为线上全国B2B鞋服供应链数智平台。”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记者手记:福建“海归”人才筑梦家乡促发展

  6月17日,林伊莎在接受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 刘勇贞 摄

  如今,入驻“青创网”的电商采购用户已经破百万家,流量和人气的火热也带动了这里的物流快递、美工摄影等配套行业,推动当地服装产业形成一个生态闭环式的数据化运营专业市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倒计时5天!天津夏季达沃斯,我们准备好了!

下一篇宁夏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造成31人死亡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