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文章作者:佚名
第二,要加强青少年对于求职诈骗的“抵御力”。我们需要一个合乎规范的职业市场,而从应聘者角度而言,掌握主动权加强自身的“识骗能力”更是当务之急。即将步入“职场”的应聘者应该要有意识的去了解相关的应聘知识和技巧,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此外,作为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时应当有针对性的普及这方面的知识,社会也应当多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其实求职中的骗局也并不是无懈可击,他们主要是利用求职者求职心切琉于防范的心理。只要应 聘者保持应有的理智,还是很容易识别骗局的。例如要到正规部门开办的职业介绍所求职要到:“三证”齐全的职业介绍所;不要轻易交纳任何费用;要尽可能与用人单位面谈从多方面了解用人单位信息;合理评估自己价值,拒绝高薪诱惑,增强谨慎签约意识等等。 第三,完善就业求职困难援助机制,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求职道路上遭遇骗局给青少年的经济尤其是心理带来极大的危害,而其中有一大部分是由于出现问题后得不到合理解决后酿就的。建立相关的解决机制是降低“职场陷阱”危害必不可少的一环。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求职心切,屡屡发生被骗事件,但投诉无门。一些大学就业中心负责人指出.政府部门发布的就业指导意见是宏观的政策,对毕业生被骗这样具体的事没有约束,毕业生被骗后到学校诉苦,但学校只能靠关系和“嘴皮子”来解决,最多也就是给该用人单位“红牌”,拒绝其进校园招毕业生。如果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签约后,毕业生才发现被骗,投诉到学校,学校更是无能为力。毕业生缺乏社会经验,而一些用人单位的骗术也越来越高,仅靠学校给毕业生提供的常识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经济上不独立。因此,许多大学就业中心呼吁,应该成立针对性的专门机构,给毕业生提供法律援助。当然,社会方面也应该建立相关的解决问题机制,为学校外的青少年也建立相关的解决渠道。
·上一篇文章:师生关系互动与青少年犯罪预防
·下一篇文章:大学生十大不文明行为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xxcn.com/news/ggaq/138221554GC021EC8GG5A71J862KI.htm
【相关内容】
Nana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金一清 |
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