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家长学院 文章作者:佚名
为什么在幼儿园读书会毁了孩子?理解这一问题,这就必须回顾一下幼儿园的历史。幼儿园是德意志教育家福禄培尔于1840年前后创立。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教育革命。在工业革命以前的欧洲,孩子七岁前一般不上学,上学则无非是满堂灌的大课和背诵经典,和中国式的死记硬背非常接近。后来卢梭写了《爱弥尔》,主张孩子要抛开课堂,到大自然中让自己的手脚和眼睛当第一位老师,从直接的经验中学习。这在哲学上为现代教育奠定了基本的原则。接着,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把卢梭式的哲学贯穿到教育实践中,创立了实体教学法。他提出孩子在接触一个概念前,必须先接触这个概念指涉的实物,通过直接和实物的接触获得知识。词语、阅读当然都属于概念的范畴,属于成人世界。实物则属于孩子的世界。教育要以孩子为中心,就必须从实物开始。福禄培尔作为裴斯泰洛齐的追随者,把其实体教学进一步深化,发明了“福禄培尔的礼物”,实际上是一系列作手工和游戏的材料,积木是其中的核心。这样,他把裴斯泰洛齐的实物抽象化为积木式的几何形体,孩子可以象科学家们用原子来解释万物一样,用积木等等基本元素构成自己的世界。 这套教学的有效性,使幼儿园成为世界学前教育的主流。现代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不断证明,孩子在这种由成人引导和组织的游戏中能够最有效地学习。他们能够自己发明场景和故事,解决问题,磨练社会技能。他们知道自己要作什么,而且作起来很自觉、很努力。因为他们有内在的动力,从游戏中自然学会了如何成功地追求自己的目标。那些在这种复杂的游戏中长大的孩子,比起不太游戏的孩子来,有更好的社会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更丰富的想象力、和更高的语言能力。他们性情更温和,更有自制力。动物的研究也证明,游戏的动物比不游戏的动物有更大的大脑、更复杂的神经系统。 以上这些,本是战后欧美幼教的主流理论。但是,在最近二、三十年左右的时间里,美国的教育实践渐渐偏离了这种理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全球竞争。冷战前的全球竞争是国家竞争,个人之间很难跨国较量。冷战后美国成为独霸,但因为全球化的国际人才流动,美国人再不可能躲在国界后面自己过日子了。在个人的层面上,美国人要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竞争,仿佛是大家都在申请一个工作。而移民[微博]特别是亚裔子弟的优异学术表现,使美国的家长坐立不安,生怕自己的孩子日后被别人挤掉。举例而言,2005年波士顿三十四所公立高中的第一名(即为师生选为毕业典礼代表学生致辞的人),有二十名是移民或者移民的孩子。有的十三岁来美国时一句英语不会。有一个还在等待遣返。最近还有一些研究,调查亚裔和拉美裔移民,发现第一代移民学术表现最好,第二代则稍弱,但到了第三代就明显下降,和美国主流社会的学生差不多了。也就是说,越是美国化,学术表现就越差。再据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McKinsey等权威机构的调查评估,在2006年三十个主要工业化国家十五岁的学生中,美国学生的数学水平排第二十五,科学排第二十四。在四十年前,美国在高中毕业率上还领先于世,如今在二十八个工业国家中排第十八。在1995年,美国的大学生比率还是世界并列第一,十年后跌到第十四。这样里里外外不如人,日后怎么生存?于是许多美国家长越来越迫切的要求让孩子早点起步。 基于这样的压力,联邦政府也大力投身于教育。1997年四月十七日,“早期儿童发展和学习白宫会议”举行,第一夫人希拉里不仅出席,而且发表了重要讲话。早期儿童教育成了美国的国策。在布什任上,国会又通过了《不让一个孩子落后》的法案,其中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加强联邦政府对学校的监督,通过标准化考试的办法确立基本的教育水准,惩罚那些达不到标准的学校。结果,标准化开始越来越热。我女儿从四年级开始有全州的考试,有时一周要考两三次。有慢一点的孩子,吓得不肯来上学,家长只好将之转到私立学校。为了上孩子们在四年级时适应得好一些,许多学校也纷纷从幼儿园起就开始为标准化考试作准备。比如,有些学校采取了家庭作业递进制,每升一级,家庭作业多十分钟,从幼儿园的十分钟家庭作业开始。这样,到了四年级需要应试时,孩子就自然养成了一天作五十分钟作业的习惯。当然更不用说,商业教育公司大肆兜售《婴儿爱因斯坦》、《婴儿莫扎特》之类的产品,许多家长生怕孩子落伍,要求学校多留作业。
·上一篇文章:英国多所名校派研究生教本科生 引学生不满
·下一篇文章:美国加州通过校园性侵案处理准则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xxcn.com/news/hwzc/14921185354JGKHIB7JD3BD6170I6G6.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刘翠航 |
金丹丹 |
梦银 |
心启甜 |
柯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