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文章作者:韩子轩

  最近,英国BBC制作的一档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体验中国教学》在英中两国引发热议,BBC为何要想出这一“奇招”,让自由惯了的英国学生试着接受中式教育,而接受这一实验的英国名校又怎么看?

  英方校长:希望英国孩子接受挑战

  当地时间4日晚,英国BBC播出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体验中国教学》,在英国和中国均引发关注。中式教育此前已引发不少争议,而英国媒体为何会“突发奇想”做这样的教学实验?昨日,接受这一实验的英国博航特中学校长尼尔-史端乔和主导这一“实验”的BBC新闻发言人瑞秋-巴夫分别向新浪国际作了解释。

  在看过纪录片后,许多网友的印象是,中国老师明显“水土不服”,英国学生的不少举动让他们十分“抓狂”;而作为汉普郡顶级学校博航特中学的学生,这些英国学生也无法适应高强度教学,被中国老师训哭。中国老师表示,这些英国学生缺乏进取心,懒散无纪律,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英国的高福利制度。

  而作为校长的尼尔-史端乔是怎么看待这些“实验反应”的呢?

  “作为一所学校,我们一直希望在(教育)创新和提高教育学生方面做出努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挑战和不同寻常的经历。这也是推动我们学校一直保持成功的原因。”尼尔•史端乔对新浪国际说。

  尼尔-史端乔说,博航特中学一直很重视中文教育,“我们在过去20年里一直开设普通话课程,并和中国的一些学校有交换生项目。我们一直对中国的教育实践方式、中国历史和文化很感兴趣。”

  对于纪录片所呈现的内容,尼尔-史端乔说,在项目期间,一些学生因为上课时长而认为中国教学方式是一项挑战。“中国学生的在校时间要比英国学生长,并且教学方法也有很大不同,我们一般是每天上课7到8个小时,如果上学时间达到12个小时的话,让一些孩子感到吃惊。”

  “虽然上学时间比他们原本习惯的要长,但参加项目的学生仍旧很喜欢这个项目,也从中获益良多,” 尼尔-史端乔说,教学的5名中国老师也是这样。

  “最近还有一名参加项目的中国老师给我写信,说她多么的喜欢学校,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时光,并说这段经历鼓舞了她的教师事业。”

  “在系列节目播完后,我们或许可以看到,项目结束后,学校学生从这个项目中学到了一些东西。我确定这些中国老师也是同样的。”尼尔-史端乔说。

  BBC发言人:检验不同文化的冲击

  而纪录片制作方:BBC广播公司新闻发言人瑞秋-巴夫则对新浪国际表示,此次纪录片是对中英两国非常不同的教育方式所进行的一次实验。

  “在近年的国际排行榜上,一些东亚国家在核心课程上都打败了英国,我们希望探索当他们的教学方法移植到英国课堂会是什么样子,”瑞秋-巴夫说。

  瑞秋-巴夫介绍,在汉普郡的博航特中学,他们挑选了50个不同能力的学生混编在同一个班,然后一同经历一个4周时长的“中国式学校”,这里他们每天要上12小时的课程,包括普通话学习、数学、理科和英语。

  “博航特中学是一所优秀的学校,并且在沉浸式的普通话教学上成绩优异,这对我们纪录片拍摄来说是一个理想的学校。”瑞秋-巴夫说。

  瑞秋-巴夫说,博航特中学很赞同这一项目,并且深度参与了节目的拍摄。

  “拍摄的时候我们尽可能的保持低调——我们把摄像机藏在教室里,并严格按照学校的时间表进行,一切都是为了真实反映出这些学生对中国式教学的反应。”瑞秋-巴夫说,有些学生对一切都安之若素,有一些学生则试图与之抗争,“结果看起来很迷人”。

  “这项大胆的项目不仅检验的是教学方法和课程的不同,也同时检验的是不同文化的冲击,”瑞秋-巴夫说:“在英国,纪录片所传递的激怒和冲突内容也同样引发了关于教育和练习的激烈讨论。”


·上一篇文章:在美国读高中:好学生不等于成绩好的学生
·下一篇文章:美国娃入幼儿园有多贵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xxcn.com/news/hwzc/1589173925B88F1B012026CK56IDJ7.htm


【相关内容】

善政还是恶政:教育部禁止中小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利弊得失分析

余建祥

教育部: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

佚名

清华大学要面向全球招“初中生”了,哪些学生才有资格报考?

佚名

因疫情全美33所大学宣布永久关闭,英国损失超1700亿元!欧美大学的“至暗时刻”来了?

佚名

戴立益:“减负”是要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佚名

美国多所高校面临倒闭,中国留学生迎来坏消息,家长欲哭无泪

佚名

俄罗斯推进学生电子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佚名

印度学生将可通过在线学习获得学位

佚名

半个月内三名学生跑步猝死,都是口罩惹的祸?

佚名

女王没上过学,戴妃成绩差要补考,四代英国王室的教育变迁说明了什么?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