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习力教育智库 文章作者:北京四中
这是日前流行的北京四中1962年印发的源自该校许多著名教师教学经验的《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完整版。今日读来,依然启发良多。 北京四中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循序渐进、举一反三、深入浅出、直观形象、文以载道、温故知新、循循善诱、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一、循序渐进 1.知识有其系统性,平时传授知识,分章分节,一部分一部分地教给学生,但随时应注意要使新知识和已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要用观点把有关的感性材料统帅起来,使学生逐步了解本科知识的轮廓全貌及其内在联系,随全部知识讲完而形成系统。有了系统,则抓住要领,居高临下,所学知识就不再是支离破碎分割孤立的东西。学生的知识有无系统,往往是决定其学习质量高低和以后成就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 2.教必须循序,教学须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部分到整体,由片断到系统。教师讲授,不仅是引导学生了解各个局部,还须引导学生掌握总体。到总复习时,更要讲求综合系统。此外教师讲授知识,还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从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总结出理性知识,返回来再引导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教学必循之序。 二、举一反三 要使学生以较多精力学好各门学科中主要的概念、定律、公式,对主要知识力求达到深刻理解、牢固掌握、举一反三、熟练应用,教师在此等处要讲解精透,善于启发,并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同时也要妥善地处理一般知识,使重点和一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举一(重点)反三(一般)。 抓关键就是通过主要知识寻求出基本规律并牢固掌握,从而可以触类旁通,认识同一范畴的其他事物,这是以简驭繁的一条法则,也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所不可忽视的一条法则。 三、深入浅出 教师在透彻理解所讲问题的本质的基础上,善于用学生知识领域中已有的、或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一些事例,来恰当比喻学生目前尚属不可捉摸、难于理解的理论或问题。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举个浅显的例子把复杂深奥的道理轻易地说懂了,想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教师必须对所讲事物的本质的确是透彻地理解了,并且知识相应广博,能从丰富的事例中选择恰足以说明问题的一个例子。只有这样,才不致问题没有说清,反而增加学生的困惑;也不致使学生因不恰当的比喻而对所讲问题做了歪曲的理解。 借助感性材料讲明理论和概念,也是深入浅出的一种方法。这也叫做“把抽象的教材讲得具体化”。把理论的本源,抽象的过程,使学生清楚了解,并且能够应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则难自可转化为易,深奥自可转化为浅显。 四、直观形象 1.语言的直观:讲课语言必须清楚、简炼,文史课更须形象、生动。备课时要考虑话怎么说?选什么例子会使学生感觉兴趣,效果更好?……能经常在这方面注意,则语言修养就会提高,表达能力就会增强。 2.实物的直观:直观教具、实验、演示等。 直观教具的作用有二: 使学生对研究的问题有更生动深刻的观念。 把教材的难解部分通过直观形式加以表达,减轻学生理解的困难。 理化生各科教师对学校有关本科的仪器、标本、药品应比较熟悉,此外,还应为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问题制造一些直观教具。 制造直观教具,只能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不应是为了展览或应付参观,否则都是追求形式。 直观教具的使用也应讲求实效,使用在关键处及真正疑难处,不可陈设过多,点缀课堂,反而冲淡主题,影响教学目的的完成。 实验必须尊重科学,尊重实际,在什么条件下只能有什么效果,要真实地告知学生,不可为增强效果而弄虚作假。 五、文以载道 1.文史各科应注意利用教材所具有的思想性去感染学生。思想教育只能是在讲懂讲透所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只能是通过教养进行教育。对教材本身讲解不透,而附加一些政治说教,并不能真正收到思想教育的效果。教师必须首先把载道之文钻研透彻,才能弄清文中所载何道。因此,讲好知识,是进行好思想教育的先决条件。
·上一篇文章:聪明的老师下课后让你满腹狐疑
·下一篇文章:学生为什么不举手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xxcn.com/news/jsyxy/15328146146EKBE04HB80C2A4G52B9.htm
【相关内容】
余建祥 |
佚名 |
佚名 |
程红兵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梁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