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马强国
三、实践探索
语文素养的提高和语文能力的提升与增加课外阅读量是息息相关的,与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是分不开的。为此,我们不断地实践和探索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捕捉阅读信息、加工阅读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一)激发阅读兴趣,引导课外阅读。
①课堂、课余兴趣启发。初步了解学生读过什么书,读了多少书,有什么收获。在课堂、课余相机介绍中外典故,名人传记,格言警句,赏析美文片断,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
②抓住媒体契机,进行兴趣转移。利用学生喜欢电视的特点,关注电视节目,由此引导他们读一些高雅的、健康的文学性书籍。如《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中华成语故事》等等已经拍摄成为电视剧,可以利用此契机,渲染电视情节引导学生畅快的阅读原著,享受阅读原著的尽兴,促进学生阅读名著。
③制造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教师利用多种方式制造悬念,谈论某文章的精彩情节、精彩片断,讲述某一个故事的梗概,介绍某一个作家的奇闻趣事等等。激发学生渴望阅读相关作品,了解作品的全貌。
④树立阅读榜样,建立班级“图书馆”。抓班级课外读书典型,带动读书风气,建立激励机制(如积极读书分子)鼓励读书风气。在班级开展“自读、自荐”的良好读书网络,构建班级“图书馆”。
⑤师生同读一本书,共同交流读书心得,激发课外阅读热情。与教材同步,师生共同阅读一本书籍,如教《狱中联欢》共读《红岩》,教《草船借剑》同读《三国演义》等等。师生读后交流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收获,其乐融融,享受阅读快乐。
(二)关注阅读内涵,注重方法指导。
1.配合教材,推荐读物,迁移阅读。
①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书籍,了解作品原貌,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拓宽视野,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②推荐同一作者的其他文章,迁移阅读。课堂相机介绍作者的其他文章,增加阅读量,加深对这位作者的认识。
③推荐与文本相同题材和相同写作方法的文章,迁移阅读。做到课内得法,受益课外。
2.制定课内外“读书卡”,训练信息捕捉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提高阅读综合素养。“读书卡”的设计:
书名(篇名) |
|
读书时间 |
|
作 者 |
|
作者简介 |
|
书籍内容梗概(文章大意):
| |||
美文摘录(文段摘录):
| |||
读书疑难(问题):
| |||
读书心得(收获):
|
3.授之于渔,指导读书方法。
①精读。名著的名篇、名段,自己喜欢的读物,要细读,反复读,甚至熟读成诵。引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口到、眼到、心到、手到,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②速读。课程标准中指出:五六年级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为培养快速学生抓捕信息,逐渐训练学生使用“提纲契领的标题读法”浏览篇幅较长的文章,把握文章大意;采用于词句为单位的整体阅读的“扫读法”,了解段落大意;也可以直入主题的“提问法”,讨论交流式的把握文章重点。
③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童话故事,重在抓住情节;阅读人物传记,关键是理解人物的形象;阅读诗词,紧扣关键词领悟意境;阅读说明文,明确事物特点等等。教师结合教材特点,不仅引导方法,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
4.每个学期,每个阶段确定学生课外读物,教师定期批阅,给予评价。老师给学生推荐读物,并且给予精心的批阅,一方面监督促进阅读效果,一方面形成良好阅读方法养成自主阅读习惯,并在正面评价中激发自信心和成就感。
5.展示美文片段,加强积累巩固。利用早读课、午休课时机,展示学生课外的美文片断积累,包括文段、文句、诗词、格言警句、名人轶事等等。一方面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一方面加强课内外阅读的积累,为习作积累素材,内化习作语言。
(三)开展读书活动,强化阅读效果。
学生的阅读行为需要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和赞同,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因此,我们也开展一些有趣的读书竞赛活动,激发阅读信心和热情,同时也检查阅读效果。
1.班级读书会。每周举行班级读书交流会,既可确定读书主题,也可广泛自由交流。内容分别为:推荐读物、推荐美文、谈读书收获、说读书方法、介绍新书信息等等。
2.评定读书笔记,评选最佳“读书卡”,选举“优秀小读者”,给予鼓励和奖励,完善和落实课外阅读的全面评估。
3.经常举办各种读书竞赛。如:主题知识大赛、古诗吟诵、美文诵读、格言比拼、对联攻关、读书手抄报、以及家庭读书论坛、评选学习型家庭等等。
持之以恒的课外阅读,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对语文听说读写的综合素养奠定扎实的基础。学生快乐地享受阅读,并锻炼他们选择判断书籍(含视频和网络阅读材料)的能力,能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和加工信息,拓展生活视野,活跃思维,陶冶情操,做一个快乐的、幸福的、健康的读书人。
(附件:小学生调查问卷)
·上一篇文章:引领学生读点“整本的书”
·下一篇文章:引领学生走进阅读天地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xxcn.com/news/kwyd/10516103935KAI29FDI4504HCC2I98.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教育部 |
佚名 |
佚名 |
张晓鸽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莫沫 |